2021-08-31 / 1270
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
证监会主席易会满8月30日就基金行业的发展给出了路径规划。在中国基金业业协会会员大会上,易会满表示,要更加突出处理好规模、结构与发展质量的关系;更加突出抓规范、促创新和防风险的统筹平衡;更加突出行业自身发展和客户价值增长的同提升、共进步;更加突出回归行业本源,坚守“真私募”定位;更加突出厚植行业文化,促进健全发展生态。
这为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道路。最近四年多来,我国基金业在改革中成长,在开放中提高,在规范中进步,在服务大众理财、优化直接融资、支持科技创新、服务国家战略、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。
具体来看,行业规模质量同步提升。公募基金方面,截至今年7月底,管理资产规模达到23.5万亿元,较2016年底增长1.6倍,从全球第九上升至目前的全球第四。其中,权益类基金产品数量和管理规模分别达5140只、7.7万亿元,分别增长1.2倍、1.8倍,均创历史新高。全面放开基金公司外资股比限制,中日etf互通、沪港etf互通等相继推出,基金业对外开放迈出重要步伐。私募基金方面,私募证券投资基金、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规模分别达5.5万亿元和12.6万亿元,较2016年底分别增长1倍和2倍。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。整个基金业从业人员规模快速发展,注册数量达到82万余人。
同时,有力推动居民财富增长。公募基金努力打造专业、规范的组合投资工具,精研价值投资和大类资产配置,推动居民财富快速增长。公募基金有效账户数达到11.9亿个,累计向投资者分红3.3万亿元。有力提升直接融资比重。基金行业积极发挥资本市场买方功能,促进资本市场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。截至今年6月底,各类基金产品持有股票市值10.8万亿元,占a股总市值的12.5%,较2017年底提高4.3个百分点,特别是2019年、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分别提升了1.2、2.7和0.6个百分点,已经成为促进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“压舱石”。
在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方面,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对于促进创新资本形成,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,助力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、战略性作用。截至今年6月底,私募基金投向各类股权项目本金7.6万亿元,其中投向中小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、种子期和起步期企业本金占比分别达28%、26%和33%。试点注册制以来,超过八成的科创板上市公司、超过六成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都获得过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支持。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平稳落地,首批产品运行平稳,对于盘活存量资产,提高资本运用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,在我国经济稳步复苏,居民可投资资产不断增加的背景之下,居民理财意识和理财的需求不断提升。大量的居民储蓄将选择进入到资本市场,而很多则是通过买基金来入市,因此基金行业迎来大发展的机会。如何在量变的同时达到质变,促进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,需要遵循易主席提到的“五个更加突出”,强专业、守底线、树品牌、讲情怀,让价值投资成为资本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。
记者从相关部门处了解到,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,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,是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总方向、总要求,具体到基金行业,一是大力优化公募基金发展环境,推动科学理财、共享发展。扎实做好金融机构治理专项行动配套落实,筑牢全面风险管理与全员合规自律底线。大力发展资产配置类、主动管理类权益基金,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和推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转常规。引导基金管理人、销售机构建立长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,优化基金销售行业生态。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专业化、差异化发展,加强核心投研能力建设,提高资产配置及策略创新能力,为居民提升财产性收入提供全链条、专业化工具,推动居民理财资金、养老资金向中长期配置型投资转化,实现行业自身发展和投资者价值增长同提升、共进步。
二是引导私募基金高质量发展,服务创新发展新格局。全面落实“十不得”监管底线要求,立足“标准明确、公开透明、扶优限劣、抓大放小、协作制衡、廉洁高效”目标,构建“登记备案办法 细则指引 案例解读”标准框架,大幅精简登记备案审核标准,简化优化重大变更事项审核流程,不断提升公开透明便利化程度,切实优化“真私募”便利展业环境,加强对“伪私募”风险防范。建立健全“守信激励、失信惩戒”机制,扩大分道制试点范围,推动创投基金差异化管理。大力推动契约型基金发展,完善份额登记、托管、估值等基础设施建设。围绕私募基金“募得着、投得准、管得好、退得出”,引导私募基金回归行业本源,坚持投小、投早、投科技,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。
三是推动私募资管转型创新,助力金融供给侧改革。继续严格落实资管新规,确保年底前按期完成资管业务整改任务。推进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管业务优化结构,鼓励以多元资产配置业务为核心,开发个性化、差异化、定制化金融产品,助力金融供给侧改革。支持资管产品参与场内及场外衍生品市场,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风险管理工具。探索reits立法路径,构建reits产业链生态。
四是完善基金行业基本制度,优化行业生态。优化行业法治,推动功能监管、统一监管,维护市场效率和公平竞争。推动行业基础性制度建设,强化制度供给,优化基金治理,筑牢稳健发展基础,激发内生动力。
五是吸引更多长期资金,完善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体系。推动养老资金提升跨期配置功能,完善委托管理和中长期考核机制,推动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纳入第三支柱养老金个人账户投资范围,强化基金服务养老能力,吸引更多长期资金,更好发挥资本市场“压舱石”作用。
六是加强投资者教育与保护,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。加强基金投资规范和风险教育,倡导卖者尽责、买者自负的理性投资文化。强化基金销售适当性管理和充分信息披露,切实维护投资者知情权。积极拓宽纠纷多元化解渠道,加大与法院、仲裁、地方协会、专业调解组织合作力度,及时疏导风险,完善投资者依法维权机制。
七是加强文化建设,巩固行业内涵发展基础。加强行业声誉风险管理,强化执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建设,完善考核激励和收入分配机制,加强廉洁从业内控,厚植“合规、诚信、专业、稳健”的行业文化。引导行业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更好服务普惠金融、乡村振兴、生态文明战略。
责编:杨国强
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拉开序幕 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
2021-08-31 / 1270
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
证监会主席易会满8月30日就基金行业的发展给出了路径规划。在中国基金业业协会会员大会上,易会满表示,要更加突出处理好规模、结构与发展质量的关系;更加突出抓规范、促创新和防风险的统筹平衡;更加突出行业自身发展和客户价值增长的同提升、共进步;更加突出回归行业本源,坚守“真私募”定位;更加突出厚植行业文化,促进健全发展生态。
这为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道路。最近四年多来,我国基金业在改革中成长,在开放中提高,在规范中进步,在服务大众理财、优化直接融资、支持科技创新、服务国家战略、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。
具体来看,行业规模质量同步提升。公募基金方面,截至今年7月底,管理资产规模达到23.5万亿元,较2016年底增长1.6倍,从全球第九上升至目前的全球第四。其中,权益类基金产品数量和管理规模分别达5140只、7.7万亿元,分别增长1.2倍、1.8倍,均创历史新高。全面放开基金公司外资股比限制,中日etf互通、沪港etf互通等相继推出,基金业对外开放迈出重要步伐。私募基金方面,私募证券投资基金、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规模分别达5.5万亿元和12.6万亿元,较2016年底分别增长1倍和2倍。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。整个基金业从业人员规模快速发展,注册数量达到82万余人。
同时,有力推动居民财富增长。公募基金努力打造专业、规范的组合投资工具,精研价值投资和大类资产配置,推动居民财富快速增长。公募基金有效账户数达到11.9亿个,累计向投资者分红3.3万亿元。有力提升直接融资比重。基金行业积极发挥资本市场买方功能,促进资本市场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。截至今年6月底,各类基金产品持有股票市值10.8万亿元,占a股总市值的12.5%,较2017年底提高4.3个百分点,特别是2019年、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分别提升了1.2、2.7和0.6个百分点,已经成为促进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“压舱石”。
在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方面,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对于促进创新资本形成,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,助力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、战略性作用。截至今年6月底,私募基金投向各类股权项目本金7.6万亿元,其中投向中小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、种子期和起步期企业本金占比分别达28%、26%和33%。试点注册制以来,超过八成的科创板上市公司、超过六成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都获得过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支持。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平稳落地,首批产品运行平稳,对于盘活存量资产,提高资本运用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,在我国经济稳步复苏,居民可投资资产不断增加的背景之下,居民理财意识和理财的需求不断提升。大量的居民储蓄将选择进入到资本市场,而很多则是通过买基金来入市,因此基金行业迎来大发展的机会。如何在量变的同时达到质变,促进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,需要遵循易主席提到的“五个更加突出”,强专业、守底线、树品牌、讲情怀,让价值投资成为资本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。
记者从相关部门处了解到,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,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,是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总方向、总要求,具体到基金行业,一是大力优化公募基金发展环境,推动科学理财、共享发展。扎实做好金融机构治理专项行动配套落实,筑牢全面风险管理与全员合规自律底线。大力发展资产配置类、主动管理类权益基金,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和推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转常规。引导基金管理人、销售机构建立长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,优化基金销售行业生态。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专业化、差异化发展,加强核心投研能力建设,提高资产配置及策略创新能力,为居民提升财产性收入提供全链条、专业化工具,推动居民理财资金、养老资金向中长期配置型投资转化,实现行业自身发展和投资者价值增长同提升、共进步。
二是引导私募基金高质量发展,服务创新发展新格局。全面落实“十不得”监管底线要求,立足“标准明确、公开透明、扶优限劣、抓大放小、协作制衡、廉洁高效”目标,构建“登记备案办法 细则指引 案例解读”标准框架,大幅精简登记备案审核标准,简化优化重大变更事项审核流程,不断提升公开透明便利化程度,切实优化“真私募”便利展业环境,加强对“伪私募”风险防范。建立健全“守信激励、失信惩戒”机制,扩大分道制试点范围,推动创投基金差异化管理。大力推动契约型基金发展,完善份额登记、托管、估值等基础设施建设。围绕私募基金“募得着、投得准、管得好、退得出”,引导私募基金回归行业本源,坚持投小、投早、投科技,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。
三是推动私募资管转型创新,助力金融供给侧改革。继续严格落实资管新规,确保年底前按期完成资管业务整改任务。推进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管业务优化结构,鼓励以多元资产配置业务为核心,开发个性化、差异化、定制化金融产品,助力金融供给侧改革。支持资管产品参与场内及场外衍生品市场,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风险管理工具。探索reits立法路径,构建reits产业链生态。
四是完善基金行业基本制度,优化行业生态。优化行业法治,推动功能监管、统一监管,维护市场效率和公平竞争。推动行业基础性制度建设,强化制度供给,优化基金治理,筑牢稳健发展基础,激发内生动力。
五是吸引更多长期资金,完善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体系。推动养老资金提升跨期配置功能,完善委托管理和中长期考核机制,推动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纳入第三支柱养老金个人账户投资范围,强化基金服务养老能力,吸引更多长期资金,更好发挥资本市场“压舱石”作用。
六是加强投资者教育与保护,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。加强基金投资规范和风险教育,倡导卖者尽责、买者自负的理性投资文化。强化基金销售适当性管理和充分信息披露,切实维护投资者知情权。积极拓宽纠纷多元化解渠道,加大与法院、仲裁、地方协会、专业调解组织合作力度,及时疏导风险,完善投资者依法维权机制。
七是加强文化建设,巩固行业内涵发展基础。加强行业声誉风险管理,强化执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建设,完善考核激励和收入分配机制,加强廉洁从业内控,厚植“合规、诚信、专业、稳健”的行业文化。引导行业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更好服务普惠金融、乡村振兴、生态文明战略。
责编:杨国强
推荐文章